“现在检查变少了,方式更规范了。几个部门一次上门,问题一次指出,整改一次到位,我们经营更安心了。”谈及近年来的变化,湖州市安吉县一家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这样的转变,源于安吉县在涉企执法检查领域开展的一场深度改革。2025年以来,安吉坚持“管住风险、无事不扰”,通过制度重塑、流程再造、数字赋能,推动涉企执法从“分散查、重复查”向“精准管、一次查”转变,助力打造“企业最有感”营商环境,实现执法效率与企业满意度双提升。

2025年,安吉县接连制定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和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实施方案,在制度层面为涉企执法检查指引方向。《行为规范》细化执法仪容、用语、程序等全流程标准,明确“八个严禁”,剑指无资格执法、选择性执法、逐利式执法等顽疾。《实施方案》则聚焦源头治理,严格限定检查主体、频次和程序,全面推行“行政行为码”,要求“不亮码、不检查”,从制度上杜绝随意检查、重复检查。

“谁有权查、依据什么查、具体怎么查,现在都有清晰规范。”安吉县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全县已依法确认并公示72个行政执法主体,动态调整并精简检查事项115项,为涉企执法划定清晰跑道。
为破解“重复查、扰企多”难题,安吉在“统”字上做足文章。建立跨部门检查计划“月统筹”机制,对29个部门的1750项年度检查任务进行整合优化。通过制定联合检查方案,整合多个部门的职能,形成“一张表单管检查”,确保一次检查就能覆盖多个事项。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全县涉企“综合查一次”实施率达87.34%,12个部门实现100%覆盖,累计减少涉企干扰1221户次,有效减少企业的检查频次,提高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

“非现场监管”正成为安吉县涉企执法的新常态。安吉县积极推动智慧监管,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生态环保、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等领域推行远程监管、移动监管、实时预警,提升行政检查的精准度,减少实地检查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干扰。
通过油烟在线监测、证照裂异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控等系统,执法人员能够精准发现问题线索,实现“线上预警、线下核查”。截至今年九月,全县开展线上检查3071户次,总数同比下降70.42%;涉企行政检查2540户次,同比下降75.45%,监管纠正率提升至24%,线上的“无形之手”正更精准、更有效地守护市场秩序。
执法不仅是监管,更是服务。安吉县健全“预约式”涉企行政指导机制,制定企业“风险清单”和“服务清单”,通过典型案例发布、法律风险告知等形式,帮助企业针对性整改提升。除此以外,针对不同企业风险等级,公安、消防等部门实施差异化检查;卫健、环保、交通、应急等部门建立“正面清单”,对信用好、风险低的企业降低抽查频次,执法“温度”持续提升。

今年3月,安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收到了一面锦旗,上面绣着“铁腕执法护秩序,温情服务暖人心”。去年年底,为了让达海建设集团赤芝工业园的项目顺利推进,安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根据项目部的需求提前介入,通过实地走访、专题座谈,为施工方梳理安全生产、扬尘治理等规范要求,在出入口硬化、运输路线规划等易发风险环节提供精准指导。这面锦旗便是项目负责人对执法人员的精准指导和全程护航表达的由衷感谢。
执法规范与否,企业最有发言权。安吉县拓宽监督渠道,设立3个涉企执法监测点,结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入驻式”监督、人大代表走访等,构建多层次监督网络。
据统计,县司法局与综合执法办还开展“伴随式”执法入企检查12次,覆盖57家企业,将“事后监督”变为“事中事前提醒”。
从“执法者”到“服务者”,从“管企业”到“帮企业”,安吉县通过涉企执法检查的“减法”,换取了企业发展的“加法”和营商环境的“乘法”。如今在安吉,规范、精准、有温度的涉企执法,正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蔡嘉丽 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