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最大吨位、最大储气量新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恩古雅”号,从江苏启东吕四港扬帆远航。这一“大国重器”出海,既是启东海洋装备制造实力的见证,更彰显出这座滨江临海城市以“超常规”魄力破局、“精准化”思维布局、“绿色化”路径前行,在向海图强征程中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的坚定决心。
今年上半年,启东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6.6亿元,同比增长5.9%;临港、特色、战新三大产业累计实现应税销售711.2亿元,同比增长6.9%。作为江苏跨江向海的前沿阵地,启东锚定“勇当全省向海图强龙头板块”目标,以向海图强为战略方向、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绿色协同为内在要求,在高质量发展航道上破浪前行。
向海图强:港口产业双轮驱动
启东向海发展的核心,围绕吕四港构建“港口筑基、产业聚能”格局,以“超常规”要素保障破题,靠“精准化”生态聚力,让“吕四速度”成为产业崛起的鲜明标识。
吕四港先天优势与后天打造相得益彰。这里拥有深水岸线20多公里、港区产业腹地44平方公里,储备3万多亩工业及物流用地;“公铁水、江海河”多式联运体系全面成型,海港通大洋、铁路进堆场、内河连码头无缝衔接,通吕运河大洋港短支进港航道在全省率先投运,打通江海联运“最后一公里”。港口能级跃升,为产业落地提供“硬核支撑”。
“吕四速度”源于“超常规”服务保障。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内,江苏卫华海洋重工联合厂房里,工人正赶制海外订单;这座占地约1000亩的厂区投产后全速运转,今年在手订单额超15亿元。从项目接洽到试投产,启东通过组建重特大项目服务专班、推行“桩基先行”“拿地即开工”模式,全程跟踪手续办理,大幅压缩时间成本。“十四五”以来,卫华港机、海力风电等一批十亿级、百亿级项目先后落户,目前园区在建临港装备产业项目13个,总投资超350亿元;2020年至今,吕四港累计签约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7个,计划投资超1700亿元,“快落地、快建设、快见效”节奏持续加快。
精准化产业布局让集群效应凸显。启东不搞“撒胡椒面”式招商,聚焦海工装备、先进材料、新型能源等领域,围绕龙头企业搭建闭环产业链——卫华港机可就近对接配套企业,海力风电能快速联动物流与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企业毗邻而居、链条高效协同”生态。2025年,启东计划新签约注册5亿元以上涉海项目不少于20个,新开工5亿元以上涉海项目10个,推动涉海规上工业企业达120家、产值超880亿元,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应税销售突破350亿元;同时加快吕四省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延伸水产品加工产业链,推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创建,力争渔业产值突破180亿元,将“向海”优势转化为“图强”实效。
创新驱动:激活智造发展动能
在启东高质量发展图谱中,科技创新始终是核心引擎,从传统制造“智改数转”到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从跨区域协同到科创平台落地,创新浓度持续提升发展高度。
“智改数转”为传统制造注入活力。江苏神通阀门3号生产基地内,工人轻点鼠标即可完成数控操作。通过“智改数转”,企业工艺加工时间缩短至原来的1/3,员工未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月产值从3000多万元提升至9000多万元,运营成本与研发周期双双下降。2024年,启东累计完成“智改数转”项目463个,285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完成“智改数转网联”自评估,且根据企业特性精准施策——装备制造企业侧重生产自动化,化工企业聚焦安全环保智能化,确保投入见效。
生物医药“一区三园”是精准生态典范。启东经济开发区集聚拜耳、药明康德等龙头,专注医药研发与服务外包;生命健康科技园主攻医疗器械研发平台,产业园聚焦原料药生产,高新技术产业园打造健康养护和动物实验平台。四大载体定位清晰、优势互补,形成“研发-生产-服务”完整产业链,让生物医药成为创新增长极。
融入长三角创新网络加速资源集聚。启东积极策应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与上海张江高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上海大学长江口新能源概念验证中心等平台,形成“研发孵化在上海、生产转化在启东”的区域创新共同体。其中,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首年度征集创新项目139项,20个优质项目进入评审,加速科技成果本地转化。
创新动能释放让启东科创实力稳居全国县域前列。2023年,启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62.6%,列南通第一;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20.9%,技术合同成交额86.2亿元。2024年,启东跃居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8位,较上年再进1位,同时位列中国产业研发竞争力百强县(市)第18位,创新引擎持续注入澎湃动力。
绿色协同:绘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启东将绿色低碳作为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以国家级零碳园区创建为抓手,同步推进城乡融合,实现经济增长、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
吕四港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级零碳园区创建核心载体。作为江苏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园区,这里构建“风光氢储多能互补”绿色能源体系:建成3座海上风电场、134台风机,总装机容量80万千瓦,配套3座220KV海上升压站,最远风电场距岸约40海里,日均发电量可满足3.58万户家庭月用电需求,年减碳量达49.9万吨。目前,园区加快完善智慧能碳管理平台,计划实现企业用能实时监测全覆盖;100MW/200MWh储能电站建设稳步推进,港口绿色改造同步展开——集装箱码头设备电动化、船舶新能源化加速落地,LNG/氢气加注站布局持续完善,为零碳园区创建筑牢基础。
企业转型是绿色发展生动缩影。江苏海四达集团前身为1969年的启东化肥厂,1992年率先布局二次电池,2010年借省级新能源产业园东风实现爆发式增长;如今拓展能源管理服务和充电运营业务,成为其他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服务商”。在其带动下,启东吸引广汇能源、亿纬林洋、中集太平洋等龙头落户,构建光伏、风电、储能协同发展的新能源体系;今年以来新增5个新能源项目,总投资29亿元,绿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生态与民生改善让发展更有温度。今年上半年,启东PM2.5浓度28.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86.9%,均列全省第一;17个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100%,近岸海域水质稳步提升。城乡融合方面,启东以“最鲜公路”“启唐城”推动文旅从“观光游”向“体验游”升级;吕四港东港池综合配套项目加快建设,缓解港区“用工难、留人难”问题。2024年,启东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2750元、37000元,同比增长4.5%、6.5%;新增城镇就业1.1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8.8%,“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逐步完善,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启东向“下一个千亿”迈进的关键一年。站在新起点,启东将继续以吕四港为支点,壮大临港产业集群,以科技创新激活新质生产力,以国家级零碳园区创建引领绿色转型,在向海图强征程中奋楫争先,书写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管永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