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加速推进,新建社区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承载地,“陌生人社区”成为基层治理的一道难题。如何让彼此陌生的居民从“擦肩而过”走向“抬头有笑、低头有助”?在杭州市萧山区新街街道,这个答案正从一个个热气腾腾的邻里节、百家宴中生长出来。
邻里节、百家宴:烟火升腾处,邻里情更浓
初秋时节,新宜社区第八届“睦邻文化节暨郡望府百家宴”在庭院里热烈开启。百余户家庭各展厨艺、共叙家常,红烧肉、清蒸鱼、桂花糕……一道道家常美味,不仅填满了味蕾,更传递了邻里情感。

社区党支部书记周海芳动情地说:“这一桌桌佳肴,不只是味蕾的相聚,更是心与心的靠近,是我们共同的团圆约定。”居民们从点头问候到相互约吃下一顿饭,陌生邻居逐渐成为熟悉的朋友。多年来,社区涌现出许多温暖故事——有人登上“文明萧山”榜单温暖邻里,有年轻家庭主动照顾独居老人,有街坊自发清理楼道……一件件暖心小事汇聚成社区最真实的温度。
在新街街道新赏社区,熟人社区的建设则呈现另一条路径。立足以“新萧山人”为主的人口结构,社区以“新老共融”为核心,通过“文化搭台、品牌聚力、全龄覆盖”三维路径,探索出一条城市新社区治理的新路。
以“烟火气”拉近人心,邻里百家宴、文化节成为居民之间的纽带。在“赏新悦睦·星火潮聚”邻里文化节上,新老居民自编自演的节目同台亮相,萧山本土戏曲与外来居民家乡歌舞相互交织,碰撞出别样的温情与共鸣。刚搬来半年的张阿姨说:“一开始我连调子都不敢唱,是合唱队的周姐拉着我教,现在我们经常一起排练、跳舞,我终于不再觉得自己是外人。”

以“精准服务”凝聚人心,社区推出“万芽儿成长营”“老有意思俱乐部”“星商集”三大品牌项目,实现全龄覆盖、精准触达。孩子们放学有托、假期有课;老年人在书法、声乐课堂中找到新的兴趣与朋友;青年商户通过“星商集”互助互荐,生活更便利、就业更稳当。
以“长效机制”巩固成果,社区建立“党支部统领+业委会牵头+物业协办+居民参与”的协同机制,从活动共办到反馈改进,形成良性循环。“居民想什么、社区办什么”成为常态。
如今的新赏社区,已不只是一个“居住空间”,而是一座“精神家园”。新萧山人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老萧山人在传承中收获了自豪感;居民骨干、志愿团队不断壮大,“小事邻里帮,大事社区办”的氛围愈发浓厚。
共建共融:“我爱新街” 的全民归属感
无论是新赏社区的“赏新悦睦”,还是新宜社区的“睦邻百家宴”,它们都在传递同一种价值:熟人社区不是过去式的“老邻里”,而是当代城市治理的新形态。通过精准的文化供给与公共服务设计,让不同背景的居民找到“共同语言”,在共享生活中构建起守望相助的社区共同体。

如今,“我爱新街”的情感早已从一句口号,融汇为日常生活的点滴实践。在熟人社区的持续营造中,不仅社区更有温度,也为全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基层治理能量。电梯里有人突然晕倒,“新街好邻居”第一时间施以援手;早餐店老板四年来始终如一,用“爱心冰箱”为户外工作者传递夏日清凉;越来越多新街青年选择留在家乡创业,新思路、新业态不断为这片土地注入活力……一个个真实的邻里故事,正汇聚成新街街道“全民共建、人人有爱”温暖篇章的生动诠释。
通过系统重塑工作机制,广泛凝聚工作合力,新街街道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服务群众、维护社会安全、巩固执政基础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居民获得感、安全感、认同感和幸福感,为新街全域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的动力,也为萧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区域示范提供鲜活经验。

同时,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聚焦“除险保安、治城理乡、文明友善、优产兴业”四个维度,打破业务壁垒,鼓励创新解题,推动社会工作夯基扩面、提质增效,保障平安、民生、经济“三张报表”高分交卷。通过文化活动激活邻里关系、精准服务凝聚人心、长效机制保障落地,基层善治更富人文智慧和新街特色,“我爱新街”的理念也深入人心、见行见效,让城市从“底色温暖”向“磁场温柔”蝶变,合力绘就“荏山尽头是繁华,此心安处即吾家”的美好画卷。
从一次邻里节到一张熟人网,从一桌百家宴到一片心相通,“我爱新街”的情感正在一点一滴地被激活。烟火升处,便是家的方向。(郑羽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