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服务船民“一件事”:就近办理解民忧,政务创新暖民心-新华网
2025 08/26 14:57:28
来源:新华网

苏州服务船民“一件事”:就近办理解民忧,政务创新暖民心

字体:

  8月25日,在苏州市吴江区政务服务中心,船民房韦仅用二十多分钟就办完了船员培训合格证。她笑着感慨:“以前要跑到苏州市区,现在就近在吴江办,距离近了一半多,时间省了一两个小时,材料一次交完,回家等短信打开app就能看到证书。”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在苏州创新推出的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改革。推出满月之际,这一举措已真正让船民告别“上岸难、跑腿烦”。

  一项改革:让“老大难”变为“舒心办”

  苏州河网密布,水运繁忙,船民业务办理曾是“老大难”问题。为此,苏州市交通运输局突破传统壁垒,推出服务船民“一件事”集成改革,涵盖五大创新举措:

  举措一:材料做“减法”,服务做“加法”。通过推动省级方案出台,苏州实现船舶事项统一受理、船员材料免提交等12项便利。近70%的申请材料可容缺受理或告知承诺,解决了过去材料多、周期长、多次跑的问题。

  举措二:区县就近办,全域通办成现实。在部、省支持下,苏州试点“区县受理、市局审批、区县发证”模式,使船舶登记、检验、船员证书等高频事项实现“就近好办、异地可办、市域通办”。这一模式将于年底推广至全省。

  举措三:电子证照加速推广,纸质时代将终结。经苏州多方呼吁,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于7月发布公告,明确今年8月至年底为电子与纸质证照并行过渡期,明年起原则上不再发放纸质证照。这为全国船员业务全程网办奠定基础。

  举措四:体检流程优化,数据代跑减负担。针对内河船员体检多次跑腿的问题,苏州争取部局支持,在海事业务平台新增内河船员体检模块,推广海员体检模式至内河,避免船员自行领取报告、重复提交的麻烦。

  举措五:资历电子化试点,苏州内河先行先试。作为江苏省唯一试点城市,苏州开展船员电子任解职和配员核查,通过人脸核验、位置比对等功能,实现船员资历电子化,提升管理效率和真实性。

  基层视角:从“跑断腿”到“一键办”

  船民房韦的体验是改革成效的缩影。过去办证需往返市区,耗时耗力;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办成,时间、经济成本大幅降低。吴江区交通运输局行政审批科科长王莉介绍,专窗可办理船员特培证书、游艇驾驶证签发等业务,真正实现了“就近可办、全市通办、异地可办”。

  如果船员要办理多项业务,填一张表格即可完成相关业务的办理。“之前船民要驱车一个多小时到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现在吴江政务服务中心就可以办理相关的业务,群众节省了时间。其次在吴江受理好之后,如果材料没有问题,市局可以审批,在一个工作日内就可以申领电子证照,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王莉说。

  根据江苏省交通运输厅《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实施方案》,交通部门探索船舶船员业务便民思路,推出了船舶事项统一受理、船员材料免于提交等12项举措,通过船舶全营运周期和船员全职业周期“一站办理”、集成信息一表申请、对超过60%的申请材料实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多方面举措,大幅优化审批流程,减免申请材料,压缩审批时限。

  纵深观察:政务服务的“贴心”与“创新”

  苏州此次改革不仅是一项业务优化,更是政府机关服务理念的升级:

  首先,以服务船民为中心。船民需要什么服务,政务采取什么改革,找准出发点才能受欢迎。“一件事”改革从船民实际痛点出发,重塑流程,让“人找服务”变为“服务找人”,理念对了工作就顺了。实现跨层级协同。任何一项机制的改革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服务船民的工作机制需要兼顾多方工作,实现上下协同。苏州积极争取部、省支持,打破行政壁垒,实现数据互通、业务协同,这是打开“一招制胜”的关键。

  同时,运用技术赋能。在AI、大数据时代,政府机关应当做到积极拥抱、主动运用,从而助力日常服务更加有力有效。苏州通过电子证照、资历数字化等手段,推动政务服务从“线下跑”向“线上办”转型,正是技术赋能的成功实践。

  此外,可复制推广。只要真正站在群众角度思考,政务服务就能突破瓶颈、温暖人心。这项全国首创的举措,不仅是苏州“放管服”改革的生动实践,也为全国水运政务服务提供了新范式。下一步,试点经验将全省推广,彰显了改革的前瞻性和示范价值。

【纠错】 【责任编辑:朱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