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三链”融合 余杭经开区书写高质量发展红色答卷-新华网
2025 07/17 16:12:41
来源:新华网

党建赋能“三链”融合 余杭经开区书写高质量发展红色答卷

字体:

         近年来,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余杭经开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构建起“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三链融合发展模式,持续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2019-2024年,规上工业总值从127.92亿元增至207.76亿元,年均增长 10.2%;固定资产投资从13.09亿元增至60.03亿元,年均增长35.6%......一个与余杭“浙江经济第一区”相匹配工业主平台正在加速崛起。

      (余杭经开区全景图)

党建链赋能创新链 用“红色引擎”激活创新基因

  在余杭经开区,晶能微电子的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专注开发高可靠性功率半导体产品。这家企业,已成功突破SiC功率模块封装等核心技术,成为重要的功率半导体平台。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该公司初入余杭经开区时,团队规模仅十余人,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在余杭经开区党员服务队伍的主动对接下,资金、场地、职工住宿等一个个发展难题迎刃而解。

“党组织就像是咱们公司的‘指南针’,指引着我们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晶能微电子党支部书记道出了许多辖区内企业的共同心声。

      (晶能微电子SiC功率模块)

   晶能微电子的茁壮成长并非孤例。余杭经开区以“红领经开 余锋同行”党建品牌为引领,推动党建工作与余杭经开区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将行业龙头和产业链“链长”企业串联成创新生态矩阵。

  为助力更多创新驱动型项目在余杭经开区生根发芽,近日,一场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路演对接会在余杭经开区成功举办。此次活动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三大产业生态圈,吸引了100余家重点企业代表及多家投资机构踊跃参与。

  对接会上,专家们围绕技术壁垒、商业化路径、产品价值等多个维度,与路演项目代表展开深度交流。他们手把手教企业怎么把技术亮点变成市场卖点,让方案从“纸上谈兵”变成“真枪实弹”。

  这正是余杭经开区积极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打造“1+X”党建联建模式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余杭经开区通过融合“财政-银行-协会-企业-高校”多方优势,以党建“一条红线”串起链上企业,真正实现“党建圈”赋能“创新圈”,为创新因子在余杭经开区持续迸发提供了坚实保障。

  截至目前,余杭经开区已累计培育上市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5家、高新技术企业381家,形成了“乔木参天、灌木茁壮”的产业生态。

  党建链嵌入产业链 “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

  在余杭经开区举办的一场产业链对接会上,杭州南方赛珀工业设备有限公司与杭州杭氧低温容器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两家企业强强联合的背后,是余杭经开区以党建为纽带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通过党组织搭建的对接平台,两家专精特新企业实现技术互补,共同开拓高端装备领域新蓝海。

  这样的场景在余杭经开区已成常态。近年来,余杭经开区通过将党建链嵌入产业链,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强劲动能。通过不定期举办的产业链对接会、"专精特新企业联建"等系列活动,党组织化身产业生态的"黏合剂",帮助企业打破信息壁垒,引导企业抱团发展。去年以来,余杭经开区已累计开展专精特新党建联建企业对接活动10余场。

  “过去,寻找下游合作伙伴常需要四处奔波,而现在通过党建联建活动,可以直接与辖区内的企业进行对接,打开销路。这种红色纽带使得企业在余杭经开区的发展更加稳固、安心。”三基色新材料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党建引领下,余杭经开区的产业版图正加速重构。当前,余杭经开区紧密围绕“一智三新”(智能制造、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布局,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已基本形成“芯机能”(芯片、泛机器人、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细分赛道。

  从单兵作战到产业集群,余杭经开区正以党建为纽带,将红色动能转化为发展势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党建链融入服务链 营造“阳光雨露”式营商环境

  今年,余杭经开区发布“六干争先·破难攻坚”行动方案,该方案聚焦“双招双引”、产业发展、投资经营、规划建设等领域的核心任务,组建起助企服务员、政策宣讲员、项目代办员等专业服务团队,通过主动领办经济发展中破难争先任务,全力护航企业发展。

     (余杭经开区工作人员走访辖区内企业现场)

  “我们通过串联起辖区3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党组织,联动300余名企业党员,从而第一时间掌握企业最新动态和诉求,建立起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链条。”余杭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某新材料企业新建厂房时,余杭经开区通过平台一键发起用地审批、环评等多项需求,党员服务队协调生态环境部门、自然资源部门、发展改革部门等多个部门并联审批,将建设周期压缩40%。

  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余杭经开区还建立动态培育库,提供差异化服务。比如,针对初创企业,提供企业注册代办、空间供给、金融对接等基础支持;针对成长型企业,围绕人才服务、政策激励、产业链对接等关键环节开展帮扶;针对成熟企业,重点解决疑难协调、项目跟踪、品牌升级指导等深层次需求。

  今年来,余杭经开区已组织助企服务员走访企业1722次,协调解决企业招工难、申报难、排查安全隐患等问题143个,用“红色服务力”激活企业发展力。

  从“单兵突进”到“集群作战”,从“传统制造”到“智能生态”,余杭经开区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创新优势。如今,这片热土正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书写新时代产业升级的“红色答卷”。(杨旭晓 王婷宇)

【纠错】 【责任编辑:朱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