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暑意渐浓。近日,萧山区新街街道第三小学城市学校少年宫暑期班开班,孩子们稚嫩的笑声与热烈的掌声交织在一起,拉开了又一年“行走少年宫、点亮少年梦”主题活动的序幕。
初心如磐:以教育温度守护成长初心
2010年,依托新街三小的场地与师资,新街街道乡村少年宫正式成立,成为当时区域内较早探索“校园+少年宫”模式的实践样本。这所建在学校里的少年宫,发挥学校资源优势,融入少年宫趣味特质,成为孩子们探索世界的窗口、孕育梦想的摇篮,也是该校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文明创建、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
十余年来,新街三小少年宫“走好人生每一步”的办学理念从未改变,“用心生活,快乐成长”的校训始终镌刻在师生心中。如今,少年宫平均每年开展教学500余课次,使得1000余名孩子从中受益。
少年宫的成长与发展背后,是无数教育者的默默付出。美术教师何珊便是其中之一,成为少年宫美术社团的老师后,她精心设计每一堂社团课程,巧妙融合传统绘画技艺与现代艺术理念,并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与生活元素。在她的课堂上,艺术创作是充满乐趣的动手实践与创意探索。课堂教学之外,她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美术活动与赛事,带领学生走进美术馆、博物馆,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墙绘制,为参加美术比赛的学生提供针对性辅导。
正是这样一群教育者的坚守,众多学生找到自身特长,其作品在省市区级比赛中斩获奖项,校园艺术氛围也日益浓厚。新街三小少年宫也从一个普通的校园活动场所,成长为浙江省乡村少年宫、复兴少年宫、城市学校少年宫,成为新街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闪亮名片。
特色铸魂:多元课程构建成长“生态圈”
走进新街三小少年宫,仿佛踏入一座“兴趣博物馆”:围棋教室里,孩子们正专注于黑白棋子的博弈;金石传拓工坊中,少年们手持拓包,小心翼翼地将碑刻纹路印在宣纸上;创客小天地里,STEM课程的小爱好者们围在一起,调试着机器人小车……
这是该少年宫精心构建的多元、高品质课程体系的生动缩影。多年来,围绕文史、科技、体育、艺术、手工、金石、综合七大类,新街三小少年宫课程数量从最初的50余门拓展至如今的70余门,为学生精心搭建起一座包罗万象的成长殿堂。
其中,非遗竹编、启蒙围棋、金石传拓、创客、花木写生、陶艺、STEM课程、绿茵足球等精品社团,既扎根传统、又接轨时代,在校内深受学生喜爱,不断走精、走出特色,影响力辐射至区、市、省乃至全国平台。
以非遗竹编课程为例,作为承载着地方文化记忆的传统技艺,少年宫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手把手教授编织技巧,让孩子们在经纬交错间领悟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在众多少年宫社团中,围棋社团是少年宫培心育智的金牌社团,每年的“春泥杯”校园围棋赛,小棋手们争相参与,以棋会友,用围棋文化浸润童心。
10余年来,除课程与社团外,新街三小还坚持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把孩子们的业余生活装点得有声有色。红色研学之旅中,孩子们走进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让爱国情怀在幼小心灵中生根发芽;文明实践行动里,少年们化身文明小使者,在路口进行安全劝导,在菜场发放文明传单,用点滴行动为城市文明添砖加瓦……
此外,科幻画创作、校园足球赛事、鼓号队展演等活动,也为孩子们搭建起尽情展示自我的舞台。在这里,每一份创意都能得到鼓励,每一份热爱都能肆意绽放,助力少年们在成长道路上收获自信与快乐,向着全面发展的未来大步迈进。
创新赋能:“行走”中让梦想照进现实
“今年的暑期班太有意思了!不仅可以体验有趣的实验,还能学习非遗文化,感觉自己像在探险!”随着少年宫暑期系列课程和活动的开展,李同学找到了暑期最心仪的去处。
据了解,今年的暑期班以“行走少年宫、点亮少年梦”为主题,鼓励孩子们迈开脚步,积极“行走”在少年宫的每一个空间,去科技社感受创新的脉搏,到美术室描绘心中的色彩,在手工社探寻竹编的趣味,在操场上挥洒运动的汗水。
“我们期望孩子们不被单一兴趣束缚,而是像‘行走’在一个巨大的成长花园里,多看看、多试试,激发好奇心和无穷的潜能,找到真正能点亮自己的那束光。”新街三小校长张金华说道。
徐嘉瑞是新街三小少年宫的受益者,入学伊始,她便对绘画展现出浓厚兴趣。在美术社团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她的绘画技艺与手工能力显著提升,逐渐成长为屡获市区级绘画、陶艺比赛大奖的“小艺术家”,“少年宫让我找到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十五载春华秋实,在成就学生个性发展、兴趣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少年宫依托的新街三小也收获颇丰,全国围棋特色学校、浙江省创新实验室、浙江省教学机器人示范建设学校、杭州市棋类项目进课堂(围棋)先进共建学校、杭州市博物馆学习基地学校、萧山区第二课堂基地等众多重量级荣誉纷至沓来。
阳光下,孩子们在新街三小少年宫的各个角落探索、欢笑,一个个小小的身影,正沿着十五年来无数学生走过的路,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这座成长乐园,将继续陪伴更多孩子,在“用心生活,快乐成长”的路上,步履不停、温暖前行。(王超、王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