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公里暮色征程:与时间赛跑的跨城急救生死时速-新华网
2025 05/22 08:56:03
来源:新华网

400公里暮色征程:与时间赛跑的跨城急救生死时速

字体:

  “叮——”,18点13分,夜幕初垂,南京市急救中心120指挥调度中心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电话那头的家属说自己的母亲因重症胰腺炎在南京治疗多日,希望急救中心能帮忙将母亲转运到家乡连云港的医院,以便家属更好照顾她。接到电话后,调度员钱志耀迅速核实患者姓名、病情等关键信息后,城西急救分站车组即刻受命出发。

  急救医生赵芳芳第一时间联系医院管床医生:“患者现在病情怎么样?心率、血压具体数值是多少?……”从对方口中得知,患者至今仍依赖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需要多种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脆弱的生命体征。挂断电话后,赵芳芳握着手机的手不自觉收紧,她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立即召集团队,语气急促却坚定:“路程较远、时间紧迫,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急救药箱,所有急救设备和药品再检查一遍,呼吸骤停、血压骤降的应急预案也都准备好,我们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团队成员迅速行动起来,每一个动作都展现出专业与专注。

  抵达医院后,医护人员默契协作,小心翼翼地将患者平稳转移至救护车。上车后,车内气氛凝重,赵芳芳蹲下身子,细致地为患者进行查体,她的指尖轻轻触碰患者的皮肤,眼神专注地观察着患者的每一个细微反应;急救护士张亚雯屏气凝神,双手稳稳地连接监护设备,确保每一根导线都准确无误;急救员付中来则紧握着方向盘,随时准备出发。“路上一定要稳,宁可多花点时间,尽量不让患者受到颠簸。”赵芳芳反复叮嘱道。随着一声发动机的轰鸣,救护车如离弦之箭,刺破黑暗,向着连云港疾驰而去。

  起初,车内心电监护仪的滴答声与呼吸机的运转声交织,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急救人员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但他们的目光始终未曾离开监测屏幕。然而,当距离当地医院仅1小时左右路程时,心电监护仪突然发出尖锐刺耳的报警声,仿佛是死神敲响的警钟。赵芳芳猛地起身,目光紧紧盯着屏幕——血氧饱和度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跌破90%!“快,先负压吸痰!”她大声下令。张亚雯迅速抄起吸痰装置,动作娴熟却又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可吸痰结束后,血氧饱和度依旧没有明显的改善。赵芳芳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凭借多年的院前急救经验,她果断调整呼吸机参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盯监护仪。终于,在漫长的等待后,血氧数值开始缓慢回升。

  可还没等众人缓过神,短短5分钟后,心电监护仪警报声再次响起,患者的血压与血氧骤降。团队成员迅速响应,默契配合,调整药物用量、呼吸机参数,与死神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拉锯战。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决策,都关乎着患者的生死。

  23时46分,救护车终于稳稳停在连云港某医院门口。急救人员虽疲惫不堪,但看着患者被顺利推进抢救室,他们布满血丝的眼中多了一丝欣慰。短暂休整后,他们又踏上了返程之路。次日6时30分,救护车平安回到站点,晨光洒在闪烁的顶灯上,仿佛是在为这场跨越400公里的生命护航,献上最温暖的喝彩。

  在这场暮色中启程、晨光中归来的生死时速里,急救人员用专业与担当,在400公里的漫漫长路上,为生命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他们是与时间赛跑的勇士,是生命的守护者,他们的故事,如同这初升的朝阳,温暖而又充满力量。(国立生)

【纠错】 【责任编辑:史依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