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祁门:科技创新赋能传统茶产业-新华网
2025 05/21 09:05:13
来源:新华网

安徽祁门:科技创新赋能传统茶产业

字体:

  新华社合肥5月20日电(记者吕岩昊)清晨的祁门,薄雾缭绕。茶农章善强背着竹篓,踏着露水,穿行在层层叠叠的茶园间。指端轻捻,一芽两叶的嫩梢被轻轻摘下,落入篓中,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现在是章善强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每天从早忙到晚,一天可以采摘十多公斤,一般能从四月干到五月底。”章善强说。

  祁门县,地处黄山西麓,是中国红茶的重要产地之一。祁门红茶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锡兰红茶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其香气如花似果似蜜,难以形容,故称为“祁门香”。

  图为智慧茶园中的物联网数据采集终端。新华社记者 吕岩昊 摄

  章善强身处的茶园是祁门红茶集团智慧生态示范茶园基地。在这个智慧茶园里,现代物联网技术建立了高度集成的系统,实现环境和生产管理信息的高效实时采集、监测、科学分析处理,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科学管理。

  智慧茶园也在积极探索生态化发展道路。“我们在智慧茶园里科学配置了樱花树、桃树、桔子树等多种植物。”茶园管理员黄永刚说,茶行还种植花生、黄豆,起到土壤固氮作用。

  据安徽省祁门红茶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姜红介绍,“面对气候变化对茶园管理带来的挑战,我们引入‘智慧茶园’管理模式。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各种数据在智慧大屏集成,节省大量人力。”

  “现在通过手机就能实现远程管理,科技赋能让传统茶业焕发出崭新生机。”黄永刚说。

  图为智慧茶园中的喷灌系统。新华社记者 吕岩昊 摄

  在祁门县历口镇西塘智慧茶园,为应对虫害,园区布设虫情测报灯等各类杀虫设备,实时监控灭杀害虫。此外,管理员还会通过实时传感器,采集茶园中风速风向、降雨量、光照等信息,分析茶树生长过程中的温、湿、光、土壤等环境参数。

  这些智能设备采集的数据上传至可视指挥管理平台后,工作人员通过可视指挥中心就能完成资源调配、信息管理和远程操控,真正做到“一屏观茶园、一键管生产”。

  据了解,祁门县茶园总面积为19万亩,依托科技与茶产业融合发展,让一片片“绿叶子”变成助农增收的“金叶子”。截至5月15日,祁门县的茶叶产量为4277.15吨,综合产值23亿元。

  “我们还研发了祁门红茶5G智能化生产线,数据零延时传输可让回字形生产线同时开工,实现制茶阶段的自动化生产,大幅减少人工重复劳动,显著降低产茶成本。技术升级带来的效益将回馈给茶农和消费者。”姜红说。

  祁门县祁红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汪惠姿表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推广智慧茶园建设,重点开发适用于名优茶的机械化采摘设备。”

  图为曾遨游太空的祁门槠叶种茶籽发芽。新华社发

  在祁门红茶集团平里产业园内,一批曾遨游太空的茶种正抽发新芽。去年9月,祁门红茶的“当家”品种槠叶种茶籽搭载我国卫星顺利完成了14天在轨飞行试验,完成空间诱变育种实验后,这批“航天茶籽”顺利返回地面,并在种植园区“入地”。

  姜红告诉记者,“航天茶籽”已长出70株芽,预计会有更多太空茶籽钻出土壤。

  “后续我们将采集太空茶苗的叶片样本,交由农业专家进行成分分析。经科学验证,对确实具备显著育种优势的品种,将作为槠叶种的太空改良版进行推广种植。”姜红说。

【纠错】 【责任编辑:许超】